陳佰山委員:發展林業碳匯經濟 推動大興安嶺林區綠色高質量發展
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13日電(李國棟 楊騰格爾)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,內蒙古森工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陳佰山在此間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兩會上表示,內蒙古森工集團將貫徹落實自治區兩會精神、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,依托獨特優勢,大力發展林業碳匯經濟。
陳佰山在內蒙古自治區兩會現場。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
陳佰山說,當前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蓄積9.4億立方米,森林碳儲總量穩定在17.2億噸以上,生態系統每年固定二氧化碳8500萬噸以上,森林蓄積年增量2000萬立方米,林木年固定二氧化碳3600萬噸以上,約占自治區林草增匯量的1/3,為內蒙古森工集團落實國家“雙碳”戰略和自治區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,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。
據了解,內蒙古自治區《關于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實施方案》中明確提出,推動內蒙古森工集團等企業的碳匯項目儲備,打造全國最大的國有林碳匯儲備基地。
陳佰山介紹,近幾年,內蒙古森工集團碳匯產業在探索中穩步推進,自2014年起開展碳匯林項目試點建設,到2017年達成全國國有林區第一筆碳匯交易120萬元。2021年,注冊成立了碳匯科技有限公司,按照“統一開發、統一管理、統一銷售”的運營模式,對林區碳匯資源進行整體規劃開發,并嚴格實行“三方詢價、掛牌底價、平臺競價、市場定價”交易機制,掛牌單價從11.5元/噸上漲至45元/噸,累計實現碳匯產品銷售3516萬元。
按照現行的林業碳匯方法學標準測算,到2060年,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理論總固碳量可達3.5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,年均可實現碳排放抵消700萬噸。以當前40元每噸的價格估算,碳匯產值可達每年2.8億元。
陳佰山說,2014—2020年,內蒙古森工集團已開發碳匯林項目9個,總面積15.6萬公頃,測算減排總量4855.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。目前正在開展104萬噸庫存碳匯產品銷售和500萬噸碳匯產品簽發工作。針對內蒙古產業結構和分布特點,集團探索建立碳減排林場和碳排放工廠“場對廠”碳中和抵消機制,力爭形成東西部碳平衡的區域碳匯交易市場,推動“東林西鐵碳中和”,加大以碳匯為橋梁的產業聯合和綠色發展力度。目前,集團已與中國林業集團、包鋼集團等簽署林業碳匯戰略合作協議;與興安盟、呼倫貝爾林業集團、鄂溫克旗簽署《林草碳匯經濟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》,進行跨區域合作開發林草碳匯項目、開展碳資產交易。
陳佰山建議,目前碳匯產業發展沒有現成經驗可循,內蒙古森工集團作為全國國有林碳匯交易的先行先試者,需要上級相關部門在項目開發和稅收等給予支持。